本网平川讯(融媒体中心 报道)一马平川,踏响山河心跳。8月17日7:30,2025平川半程马拉松在平川鸣枪开赛。这座镶嵌在黄河之滨的丝路古城,以千年陶韵为底色,以丹霞地貌为画廊,此刻正以奔跑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。近6000名跑者满怀憧憬,踏上征程,如一阵承载着奔跑激情的风掠过陇原大地,唤醒了这座藏于岁月深处的“西部陶都”。
本届赛事由甘肃省田径协会指导,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、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主办,白银市平川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,中健体育(甘肃)有限公司运营。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、健康跑/家庭跑两个项目,吸引了来自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青海、河南等3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参赛选手。
庄严的国歌声后,出席开赛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共同为“忠沃·文冠果杯”2025平川半程马拉松鸣枪发令,激昂的音乐声中,蓄势待发的跑者队伍汇成彩色的洪流,欢呼声、呐喊声响彻云霄,点燃了秋日清晨。
人群从平川区人民广场西侧的平川西门出发,正式开启这场融合城市底蕴与运动活力的奔跑之旅。西门外侧匾额题 “朗曜” 二字,“朗” 含月光明亮之意,“曜” 则涵盖日、月、星的璀璨,正如《黄帝内经・素问》中“九星悬朗,七曜周旋”的意境。内侧匾额“惠川”二字饱含着“惠我平川”的美好祈愿,“西有大河,滋润平川,万物成熟,金碧辉煌”。
跑者沿着赛道前行不久,便能真切感受到西北大地的辽阔与壮美。脚下的赛道伴随着起伏的缓坡向前延展,抬眼望去,广袤的原野与天际线相融,远处山峦连绵起伏,以粗犷朴实之姿震撼人心。赛道两侧的玉米田,翠绿的玉米叶在风中沙沙作响,充满了丰收的希望与田野的生机。在开阔天地间,跑者们的身影愈发显得坚毅,他们在奔跑中与这片土地深度对话,感受着平川独有的风土人情与蓬勃朝气 。
经过激烈角逐,半程马拉松男子组桂冠由高成亮以 01:09:00的佳绩摘得,叶拉曼·赛拉木汗(01:11:50)与杨启豪(01:12:02)紧随其后,分获二、三名。
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同样精彩绝伦。张景霞以01:23:40的成绩勇夺第一,杨凤霞(01:25:16)与周佳佳(01:27:44)分列二、三名。
匠心奖牌:陶都文化的技艺传承
本届赛事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,莫过于承载着“千年陶都”基因的奖牌。奖牌以国家级文物西夏褐釉剔刻花瓷扁壶为灵感,复刻了扁壶小口卷沿、短颈双系的经典造型,腹部对称的牡丹纹饰层叠绽放,“白银”、“平川”的字样更让地域印记与瓷韵交融。可开合的巧思藏着古今对话,轻启奖牌,左侧环绕着彩陶纹饰,中央骏马腾跃的赛事LOGO呼应“一马平川”的意境;右侧 “工业强区 生态美区 教育名区” 的发展战略与底部 “FINISHER” 标识,定格着跑者们完赛的荣耀。当跑者指尖触碰奖牌,千年陶都底蕴与奔跑的热血温度在掌心相融,这既是对完赛者的礼赞,更是陶都文明在赛道上的生动延续。
生态名片:文冠果林的绿色叙事
赛道设计中铺展着城市生长的新图景。跑者们行经赛道折返点时,两侧皆是如绿色浪潮般的文冠果林,这棵在平川土地上茁壮成长的“生态新苗”,如今已形成全产业链基地。叶片的脉络里藏着生态转型的密码,枝头的果实承载着绿色发展的希望。甘肃忠沃文冠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冠名支持,让这抹绿色与赛事深度交融,也让跑者在奔跑中切身感受到平川区推动生态经济、打造特色产业的坚实步伐。
城市温度:全民参与的赛事氛围
赛道沿途的文化展演是本次赛事的一大亮点,赛事组委会精心筹备,组织逾千名群众演员组成40支啦啦队,贯穿整条赛道,为跑者献上视听盛宴。黄河战鼓激昂震天,铿锵鼓点呼应着古陶窑的千年烟火;锅庄舞灵动欢快,民族服饰的舞者传递着高原儿女的淳朴热情;啦啦操活力四射,动感节奏展现城市的青春朝气;快板与器乐轮番登场,传统韵律与现代旋律在赛道旁交织。
赛道旁的市民观众同样热情高涨,挥舞着手臂为途经的跑者呐喊助威,这声声“加油”里,有对家乡的热爱,更有对“陶都新貌”的自豪。奔跑的身影与助威的人群相映,让赛事成为全城共享的文化盛宴。
坚实保障:专业体系护航赛事全程
一场成功赛事的背后,是周密的保障与暖心的服务。赛事组委会投入充足力量,逾千名安保人员、专业医疗团队(含救护车、AED)及志愿者全程守护,构筑起安全防线。赛后,极具平川地方特色美食补给区也成为焦点:热气腾腾的牛肉面、香气四溢的黄焖羊肉、卤煮入味的鸡蛋、甜糯的玉米、清爽的西瓜,为完赛跑者提供了最地道、最暖心的能量补充,这份“舌尖上的平川”体验,让味蕾也能读懂平川的丰饶。
千年陶都的土地孕育文明根基,文冠果的新枝舒展生态希望,马拉松则如一条纽带,让这些属于平川的独特印记走进更多人的视野。当最后一位跑者带着满足与回味离开,赛道旁的文冠果仍在生长,古陶窑的故事仍在延续。平川,这座在传统中创新、在生态中成长的城市,期待与您在未来的奔跑之路上再次相遇!